工程師的工作空間:如何打造一個高生產力與創造力的環境?

My experience about WFH (Work From Home)

James Shieh
Nov 9, 2021

想像一下,在一個風光明媚的早晨,一個陌生人走進咖啡廳,鈴鐺隨著敞開的大門清脆作響,那個人點了一杯不加糖奶的黑咖啡,找了一個靠窗的座位,似乎希望陽光與輕音樂能溫暖他那略帶慵懶的心情,他從包包裡抽出一台筆電放在桌上,啜了一口咖啡,街口一台汽車呼嘯而過,讓陽光短暫的反射在他那台輕薄、一體成形的鋁合金Macbook,你的目光隨之轉移到他手中同色系的iphone,似乎訴說著一種對品味的堅持,就像那個印上綠色海妖的馬克杯飄逸在空氣中的裊裊輕煙,對他而言那不是咖啡香,而是一種氛圍。

如果你覺得這人跟你很像…

那麼…

你要不是文青就是果粉。

不,我開玩笑的…

追求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誰不想在漫長的工作中加點情調呢?所以我一直在想,有沒有更科學、更具效益的方式去製造這樣的情調。從心理科學的角度解釋,我們不能否認環境除了對我們的生理造成影響,也會影響我們的心理。 因此,讓環境對你的潛意識產生正面積極的暗示,也是一種提升生產力的方法。當然,凡事過猶不及,我們不能讓品味、情調、氛圍變成一種過分的迷信,應該讓它恰如其分的輔助你提升工作效率。

尤其當我們看著Linus Torvalds的Desk Setup,就該明白工作環境是一種相當主觀的需求:

ref: https://vimeo.com/246959904

疫情讓許多人Work From Home,遠端工作的需求增長,如果你有在家工作的需求,你應該重視居家辦公的空間。即便你無法量化一個舒適的辦公空間能提升多少生產力,你也該知道工作數小時都能維持好心情,對你的健康是有幫助的。我相信有一群人像我一樣,沒有Linus Torvalds的程式天賦,卻比他更需要打理工作環境,才能有比較好的工作狀態。這也是我想寫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 — 以一個長時間使用電腦編程、寫作的工作者的角度,分享如何打造一個能幫助你提升工作效率與創造力的環境。

你注意過你工作時的心情嗎?心流的重要性

談工作,我喜歡從心境談起,什麼樣的心境能讓你保持最佳的工作體驗呢?我們應該都有過那種廢寢忘食投入某件事情的時候,當下我們會覺得心情愉悅、效率超高、進展神速。回過神來時,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搞定了許多事情。

《心流》一書的作者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在書中提到:

一個人把所有注意力毫不保留的用在追求個人目標上,沒有任何脫序現象,也沒有任何威脅需要防患。我們稱這種狀態為「心流體驗」,之所以稱之為心流,是因為許多受訪者在描述他們的體驗時,都提到那是一種如行雲流水般的感覺。

我們一定也有過這樣的經驗,雖然置身各種不知名的力量,但是我們仍感受到事情都在掌控中,自己就是生命的主宰。在那種偶發的情況下,我們會感到一陣心曠神怡,那種深沉的喜悅,讓人久久不能忘懷,並在記憶中留下重要指標,認為人生理當如此。

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必須讓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潛入心流之中,對我來說,就是把容易造成干擾的事物排除掉,同時加入能暗示淺意識進入工作狀態的象徵物。

咖啡廳與居家辦公的差別是甚麼?專注力的重要性

你喜歡帶著電腦去咖啡廳工作嗎?我的書房曾經坐落在半開放的空間,有更大的窗戶、更好的採光,可以很容易注意到日夜更迭時天色的變化。不過居家辦公後,我發現半開放空間最大的缺點是容易被家人打擾,好不容易思緒湧現、奮筆疾書時,忽然家人不經意地問候或閒聊都會讓你的靈感瞬間消逝。這和咖啡廳那種吵雜不同,因為在咖啡廳中,你彷彿置身事外,看著人來人往,周遭情侶的耳語、年輕人的嬉鬧都與你無關。

所以我對工作環境最基本的要求是能維持專注力,因為專注力是相當稀缺的心靈資源。有些工作像是收發Email、客服等等,它的性質是可以碎片化的;有些工作像是寫程式、寫作或研讀文件等等,它的性質是需要一整塊連續的時間的,若是為了在不同的工作間切換,硬是將其分割成小片段的工作,反而會降低效率,這種工作的特性是必須將階段性成果或蒐集到的資訊放入短期記憶中,以便隨時取用,透過它們來建構出一個完整的結果。

如果你的工作性質需要完整的連續時間,你會發現不斷切換工作會讓你很難進狀況,甚至產生一些失誤,為什麼呢?就像上面這張圖,我們先用右邊的研讀(Study)為例,假設你正在學習一個新的概念,你必須從一本書中統整出三個重點,才可以得到一個周延的結論。但也許你剛整理出重點2 (Point 2)時,突然被老闆叫去開會,回過頭來時,你因為缺乏這個概念的整體性,所以對於之前學習到的重點1、重點2,記憶並不是很深,這時你若想整理出重點3,很可能會覺得吃力,或者因為記憶有誤,而無法總整出一個正確的結論,也無法組織起一個堅固的概念與記憶點。所以你得再花時間去回顧重點1、重點2,重新建立你需要的短期記憶。寫程式也是一樣的,你會將一個主功能切割成數個子功能,以便個別實作,工作中有任何中斷,你都得多花一些時間成本來重新進入你原本的工作狀態。這些短期記憶可能會隨著你工作內容的改變大量置換,導致你需要耗費更多的專注力。

理解這點後,我把書房移到更封閉的房間裡。通常,開放空間暗示著彼此願意互相交流,但一個封閉的空間,你與對方的交流會在闔上門的時候中斷,這給了對方很明確的暗示:門闔上時你正在工作,不想被打擾。

總之,你的工作如果是寫程式、寫作等等需要高度注意力的活動。就要盡可能排除影響你注意力的人事物,在公司工作的人可以選擇戴上抗噪耳機,播放白噪音或你喜歡的音樂。一來可以阻絕辦公室的聲音干擾,其次是戴上耳機也暗示著同事不要跟你聊天或搭話。而居家辦公的話,我個人認為封閉的房間要比開放的房間適合,如果你像以前的我一樣,礙於總總因素,只能在半開放的空間工作,那咖啡廳、圖書館也許更適合你。

有時圖書館的靜謐,反而凸顯了它的吵雜,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圖書館安靜到你連隔壁情侶打情罵俏,甚至考生書寫筆記的聲音都變得異常吸引人注意。而你意興闌珊時,也許會希望沉浸在咖啡廳的氛圍中,幫助你提振精神,但你又不能挑選在隔壁桌的不要是一直哭鬧得孩童、美安或東森直銷的老闆們在分享財富自由的機會。

這些經驗,讓我開始認真看待居家辦公環境。我把這些細節彙整起來,也許能幫助你改善你的工作環境:

桌面擺設會影響你的工作狀況?提升產能的玄學

首先,你必須知道你對你大腦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你聞到香雞排的味道時,你沒辦法克制自己不要流口水;你看見帥哥美女時,你無法克制自己的基因本能告訴你優生學的重要性;你桌上放支手機,跳出訊息通知時,即便你沒有滑開手機鎖,你的大腦也告訴你要這樣做了。換言之,桌上的任何東西都可以強制性地分散你的注意力,而你毫無選擇的餘地。

蜂蜜蛋糕的啟示

所以,你得謹慎地選擇出現在桌面上的東西,沒必要折磨自己,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正在節食,沒理由在桌上放著一塊蜂蜜蛋糕,來證明自己的意志力有多強大。即便你沒把它吃了,你的胃也無法克制地分泌胃酸,你的大腦不斷地被蜂蜜香誘惑,你的眼睛不自覺地聚焦在蛋糕上。我們得坦然面對我們基因的本能 — — 我們的身體沒跟上時代的變化,我們不是被設計成在都市中敲著鍵盤、拿著筆的,而是被設計成在大自然中生存與繁衍後代的。所以需要用更科學的方法來適應工作環境,畢竟在你有生之年,你通常不會被老虎吃掉或熬不過寒冬而餓死,影響你最大的是如何在工作環境中,抑制導致自己財富縮水或個人經濟危機的因素:像是容易發散的注意力、想去滑手機的衝動等等。

因此,我的桌面基本上只留我工作需要的東西,例如寫程式時就放著鍵盤和滑鼠。配一杯比星巴克好喝許多的單品手沖咖啡,價格還更實惠。

我很刻意的選擇無線鍵盤和滑鼠,因為桌面上凌亂的連接線或充電線會讓我很難受,就連桌底下我也用盡各種方法收線和藏線。並且工作桌的牆面一律留白。這樣我可以過濾掉所有導致我分心的東西。

前面我談得是工作環境的減法 — — 去掉導致分心的人事物,接著我們來談談加法的部分。蜂蜜蛋糕的啟示告訴我們人是很容易被環境影響的,那何不加上能產生正面影響的人事物呢?

周遭的環境會對我們敏感的內心進行各種暗示,例如你來到了一個直銷表揚大會,看著周遭的人開著雙B、保時捷,台上的人分享帶著自己爸爸媽媽去郵輪渡假的照片。台下充斥著讚賞的掌聲,還有鼓動人心的音樂。你很難不覺得自己可能找到了成功致富的鑰匙(除非你已經被騙過)。

我們應該向直銷大會學習,他們頗具心思的在各種細節上安排了財富自由的暗示。就像各種關於財富自由的書籍總是寫著"有錢人想得跟妳不一樣"、"有錢人都有什麼習慣?"。讓我們忽視了基礎統計學提到抽樣方法的適當性 — — 你身處在一個只取成功樣本的樣本空間裡。所以我們要讓環境鼓勵我們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情:

在桌上放綠色植物點綴,能讓你保持好心情,因為它暗示你離大自然很近。而長時間居家辦公,可能會讓你覺得煩悶,你可以加個LED燈條,切換不同的顏色,讓原本一成不變的工作環境有些氛圍變化。

非技術文章的寫作,我通常是以照片為中心展開的,我喜歡攝影,更喜歡用照片來說故事,放台單眼相機在桌旁,能給我一種創作者的暗示,讓我更容易進入文思泉湧的狀態。

覺得需要修身養性時,可以放個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

人生迷惘時,換個激勵自己逆流而上的qoute:

桌前放本書,你會覺得自己應該充實一下自我。

加點音樂或白噪音,可以蓋掉鄰居裝潢或新建案剛好在你家附近的惱人聲響。

儀式感

我發現有些人似乎需要透過通勤來製造出一種上班的感覺,出門前打理好自己的樣貌,在上班途中聽個Podcast似乎會讓他們更容易進入工作狀態。

但身為一個工程師,我的時間基本上被莫名其妙的時程規劃擠壓,擠壓到我時常無法忍受通勤的時間損失。對我來說進入工作狀態的儀式感就是沖一杯咖啡。如果你居家工作,投資一組手沖咖啡器具,每天花個十分鐘煮一杯咖啡,也許能成為一種工作前的儀式。

工作的界限

居家工作會讓工作與私生活的界限變得模糊,導致有些人上班時間在做私人的事情,下班時間又拿來工作,長期下來產生一種無時無刻都在工作的感覺。所以居家工作的自律能力相當重要,我個人秉持接案工程師的奴性,自然沒在分什麼上下班時間,蠻適應這種工作模式的。但一般人建議還是要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工作時間,尤其是打造一個讓自己處於工作狀態的環境,而休息時也許可以坐在客廳的沙發或去陽台曬曬太陽。在空間上與工作環境隔離,比較容易有放鬆的感覺。

結尾:居家工作並不是那麼適合每個人

居家工作的好處很多,特別適合有家庭的人,畢竟這個階段的人會以事業和家庭為重心,與同事間的關係可以蜻蜓點水,以和為貴。但也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尤其這種工作模式讓人與人之間變得疏遠。雖然有些高壓工作的環境下,每個人彼此間的利害關係緊張、職場政治惡化,即便你看著同事對著你笑,你也可能感覺疏遠。

在公司或咖啡廳工作時,我們本能上也會比較拘謹嚴肅,因為身旁有其他人,另外套上正裝也是一種認真工作的暗示。換言之,同事間的競合或者是群聚效應也是一種提升生產力的方法,雖然群聚效應也有很多不同的面向,壞的部分會同流合污,好的部分讓彼此都有長進,良性競爭能創造更多的成就感。

如果你很幸運地待在一個會讓你天天想見到同事和老闆的公司,那真的該好好珍惜。如果你是個社交型的人,選擇在辦公室或咖啡廳工作,善用群聚效應,良性競爭與合作,也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

--

James Shieh

Find something more important than you are and dedicate your life t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