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手寫筆記的首選產品?Remarkable 2

開箱體驗與建議

James Shieh
Sep 24, 2022

今年實在忙到沒什麼時間和心情寫文章,上半年除了既有的外包業務與顧問合作,同時忙著搬家、新的工作、上英文課和研究美股、外匯,以及各種加密貨幣與金融科技的知識、技術學習與產品開發。基本上佔據了我所有眼睛睜開的時間。直到封面這張照片的主角——ReMarkable 2到貨的那天,終於有點興致寫些使用體驗了。

開箱的同時,我邊想著,在我所剩無幾又零碎的空閒裡,若要排進一件事情,似乎寫文章也不再是第一順位了,究竟寫文章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零碎時間,我除了閱讀之外,最近又愛上了黑白攝影,不過這樣一講,我喜歡的事物好像都有個共同點 — — 黑白的攝影、黑白的文字、黑白的筆跡……還好沒喜歡上黑白的人生。

黑白是一種極度簡化的美學,是一種刪去法、一種抽象化,只留下事物本身最純粹的本質,因此產生出一種獨特的吸引力。

黑白攝影無法用色彩來抓住你的注意力,你可能會問失去了顏色的照片還剩下什麼?但從另一個角度提問 — — 少了顏色的照片能讓觀看者更專注在照片本身的意境嗎?只是一個攝影愛好者的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喜歡這個有趣的嘗試。

也不知道拍黑白照片的興頭能持續多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我的Vero交流交流:

言歸正傳,黑白的筆記能讓我更專注在筆記本身嗎?ReMarkable 2是一款電子紙產品,如果不清楚什麼是電子紙,可以參考小弟寫的這篇文章:

而電子紙是一個相當niche的市場,ReMarkable又是niche中的niche,所以尊絕不凡的價格,在極其有限的應用場景下有著絕佳的表現就是這種產品的特性了。

ReMarkable有著極致的手寫體驗,可以說是完全以手寫筆記為使用情境打造的產品。所以它也只讓你專注在筆記本身,沒有太多餘的功能,畢竟讀電子書這種功能ReMarkable並沒有做得比其他競品好。但我用過的電子紙產品中,它是手寫延遲最低且手感最接近紙質書寫的產品。基本上你花了將近五位數台幣買的就是這種體驗。

什麼樣的人會需要ReMarkable?

這裡,我盡可能客觀地分析,如果:

  1. 你極度依賴手寫筆記,而且無法接受長時間使用iPad對眼睛造成的傷害與不適
  2. 你對於書寫手感極度重視,又希望能有一款數位產品與服務讓你不用帶著厚重的筆記本也能馬上紀錄想法或查看筆記。

基本上有以上兩點,你就比較願意在價錢上妥協,購買這種產品了。如果以上第一點你不太重視,那加了類紙膜的iPad可能會是你的最佳解,如果以上第二點你不太重視,那選擇文石Boox、MooInk之類的電子紙產品,你可以擁有更多功能(當android平板使用或當電子書閱讀器使用),且不需要花這麼多錢。

另外,如果單純從重量的角度來看,同樣有手寫功能的MooInk Pro 10.3"只有240克,比ReMarkable 2的403.5克輕上許多,我覺得更適合隨身攜帶,拿在手上一段時間後也不會覺得痠。也是可以考慮的。

那麼顏色的部分呢?如果你喜歡用各種顏色來註記,那Boox Nova3 Color之類的彩色電子紙平板產品也會是選擇之一,當然不太在意護眼的話,iPad可能會是你的首選。

那麼從價錢的角度來看呢?這是一款沒有性價值比的產品,把產品的特性分成量化與質化兩種,ReMarkable幾乎只能從質化的指標去討論其優勢了,以我目前用過的機種,手寫體驗的部分,我覺得Remarkable 2 >>>> Readmoo MooInk Pro 10.3" = Max Lumi 13.3" =Boox Nova 3 Color 7.8" = 加了類紙膜的iPad。

然後ReMarkable的筆記同步功能也比其他機種好許多,Remarkable把同步到分享的過程整合地很好,其他機種要實現這樣的操作情境,步驟都繁瑣許多。這種繁瑣不只是操作流程的問題,更多是產品本身豐富的功能反而造成各種操作上的複雜性。比如你在電腦上看youtube相較於看電視,你會發現有時無腦打開電視,轉個台反而比較輕鬆,用電腦你得移動滑鼠,打開瀏覽器,輸入youtube網址,慎重的選擇頻道。

購買方式

我是某個週六在官網下訂的,現在可以直送台灣(以前無法),物流比想像中快很多,隔週週二上午十點從海關放行出倉,下午四點左右我就收到貨了,等於不含假日花不到兩天就到我手上了,看包裹是從香港寄來的,不曉得是不是在香港有倉庫了。另外關稅是由業者代付,也不用自己補,體驗很好。有興趣的朋友真的可以直接官網購買就好,不需要找代購了。

價錢的部分,官網可以直接以台幣計價,機身9,599台幣,然後含橡皮擦功能的筆Mark Plus 3,998台幣,另外現在買有免費附贈一年的付費計畫Connect Plan。

我為什麼買ReMarkable?

這裡我想談比較主觀的購買因素。身為一個工程師,我用鍵盤輸出想法的速度是遠大於拿著一支筆書寫的。所以拿起一支筆書寫,更多時候,是一種儀式感。尤其是思緒凌亂的時候,再快的思考也都是空轉,這時提筆將那些支離破碎的思緒轉換為幾行文字,亦或是反覆抄寫經文或字句時,慢慢咀嚼其意義,總會有些領會。

有些問題,總在走路時、洗澡時,迎刃而解,那麼拿起筆寫下想法也有一曲同工之妙。提筆時,你在潛意識與表意識間建立起一個橋樑,讓直覺引領著你去探索問題,這是一種思考的心流。

使用ReMarkable時,我會把它當作一個思想的搖籃,記得以前畫素描時,要鉛筆勾勒出輪廓,再加光影與漸層,這就像一個prototype的設計過程。除了作畫之外,我們寫文、設計系統架構、思考問題都會有個類似的過程,我們生產出一個粗糙、簡易但具備必要要素的項目,幫助我們快速地釐清方向與解答。

那些用了就丟的便條紙、草稿與速記本,就結果來看,它們似乎毫無價值。但其實它們是思考的必經過程,扮演一個思考迭代的媒介。我喜歡把ReMarkable當成這樣的一個角色,畢竟它使用上夠直覺、操作上夠簡單,沒有那些讓你分心的額外功能,而且又具備數位產品的優勢,寫錯想還原時既快速又不會製造橡皮擦屑,還能同步到各種裝置上做更進一步的彙整與修改。

總結

ReMarkable是一個使用情境極度簡化的數位筆記產品,剛到手不到一個禮拜,還有許多直得嘗試的地方。未來有機會再分享一下長時間使用的感受。

感謝大家閱讀,我繼續工作了。也歡迎大家提問與討論。

--

--

James Shieh
James Shieh

Written by James Shieh

Find something more important than you are and dedicate your life to it.

No responses yet